通过对2004年11 d27次火箭增雨降温作业前后降水与降温情况的分析,重点研究了8月5日常州作业效果,探讨强对流云催化降温机理和作业着眼点,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江苏2004年火箭增雨降温分析
相关推荐
辽宁人工增雨示范区降水云系与降水量分析 (2006年)
通过统计分析辽宁人工增雨示范区1980至1999年间5至10月不同强度降水的降水次数和降水量特征,发现降水时长与降水次数呈反比关系,降水时长越长,降水次数越少。同时,降水时长与降水量的关系呈现不规则波动,特别是2至8小时的降水量对总降水量贡献最大,占总雨量的66%。
统计分析
0
2024-08-08
2004~2014年江西省煤矿事故分析及启示
本研究探讨江西省2004年至2014年间煤矿事故的普遍规律。通过收集和整理11年间477起事故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年份、月份、时间段、事故类型及所有制煤矿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为事故高峰期,其中4月、5月和8月为事故高发月份;每日的8:00~19:59为事故高发时间段。顶板事故频率最高且伤亡最为严重,瓦斯事故伤亡平均每起5.3人,需要重点防范。乡镇煤矿事故发生频数最多,亟待国家加强治理。
统计分析
0
2024-08-08
南京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分析
利用1998~2002年南京713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对南京周边地区(距南京150 km范围内)7、8、9三个月所有有高显的对流云降水回波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回波以带状为主,占比超过58.2%;其次是孤立的对流云降水回波,占22.6%。在高显上,回波顶高在0°C层以下的降水回波较少,不到10%;0℃~-10℃之间占11.7%;-10℃~-20℃之间占15.3%,20℃以上的占63%以上。这些结果揭示了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的特征,为人工增雨提供了分析基础。
统计分析
2
2024-07-17
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奖励统计分析(2004年)
根据最近5年的数据,探讨了浙江大学在国家科技奖励方面的表现,并与国内其他主要高校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获奖总数及奖项分布情况。同时,通过分析浙江大学在国家科技奖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增加获奖机会的建议。
统计分析
2
2024-07-26
1990―2004年西南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2007年)
利用15年(1990年―2004年)的逐日天气图资料对西南低涡的生成和移动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西南低涡的发生频次随季节变化显著,共统计出1038次,其中生命期超过1天的有262次。春、夏季节的发生频数较高,春季发生77次(占29.4%),夏季发生92次(占35.1%);秋、冬季节较少,秋季发生55次(占21.0%),冬季发生38次(占14.5%)。西南低涡主要生成于高原东南缘和四川盆地,其中高原东南缘是最主要的生成区。
统计分析
2
2024-07-15
定量金相中的多目标边界追踪与特征分析方法(2004年)
根据不同情况,对多相合金中的颗粒状第二相进行二值化、颗粒分割、孔洞填充以及滤波等图像预处理,得到离散的多目标黑白二值图像。为了统计分析多个颗粒,提出了多目标边界追踪算法,利用八连通边界追踪得到的每个颗粒的唯一标志点及其边界的Freeman码,从而获得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周长、面积、形状因子、平均自由程等特征参数。实验结果验证,该算法在离散多目标统计中表现出了实用性和有效性。
统计分析
2
2024-07-15
研究联机增量聚类算法的探索(2004年)
探讨了在联机数据挖掘系统中并行和增量聚类算法的应用,并提供了算法的伪码。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Apriori算法,联机增量聚类算法具有显著优势,同时验证了增量聚类算法及其在联机数据挖掘系统中的实际效用。
数据挖掘
2
2024-07-18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2010年载文分析及引用统计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2010年间刊载的论文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第一作者的学历、职称及服务单位,论文资助项目来源,研究领域,出版时滞,被引频次,下载次数以及影响因子等多项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学报》作者群高学历比例稳步增长,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作者为主力,作者来源多元化发展,主办单位投稿量略有下降,大部分论文获得各类基金项目资助,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为主要研究方向。对于出版时滞,需要进一步优化。综合被引频次等指标显示,《学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统计分析
0
2024-08-19
江苏近海水质十年变迁:1998 vs. 2007
江苏近海水质:十年间的变化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1998年5月和2007年5月江苏近海水域的水质状况,重点关注海州湾、辐射沙洲和长江口北支等区域。
主要发现:
汞污染: 所有海域的平均汞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然而,2007年汞的0.1 μg/L质量浓度包络线范围较1998年有所扩大。
油类污染: 除海州湾外,其他海域的油类浓度在十年间有所上升。
溶解氧: 2007年,除北部部分海域外,大部分海域的溶解氧浓度高于1998年。
总磷污染: 虽然近岸海域的总磷浓度有所下降,但近海海域的总磷污染范围却明显扩大。
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江苏近海水质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部分污染物浓度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污染问题。
统计分析
3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