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了在联机数据挖掘系统中并行和增量聚类算法的应用,并提供了算法的伪码。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Apriori算法,联机增量聚类算法具有显著优势,同时验证了增量聚类算法及其在联机数据挖掘系统中的实际效用。
研究联机增量聚类算法的探索(2004年)
相关推荐
基于特征向量的动态增量聚类算法研究及设计(2012年)
在数据挖掘领域,聚类是处理数据初始阶段的重要方法。在动态系统中,随着新数据的不断增加,重新聚类既费时又浪费资源。首先介绍了聚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向量的增量聚类算法。该算法仅针对新增数据进行聚类,从而节省了大量资源和时间。通过实验比较了该算法与传统重新聚类方法在动态系统中处理新增数据的效果,验证了其可行性。
数据挖掘
7
2024-08-03
探索数据挖掘:聚类算法的比较研究
这份关于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的比较研究论文,带你深入了解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数据挖掘
15
2024-05-20
1990―2004年西南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2007年)
利用15年(1990年―2004年)的逐日天气图资料对西南低涡的生成和移动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西南低涡的发生频次随季节变化显著,共统计出1038次,其中生命期超过1天的有262次。春、夏季节的发生频数较高,春季发生77次(占29.4%),夏季发生92次(占35.1%);秋、冬季节较少,秋季发生55次(占21.0%),冬季发生38次(占14.5%)。西南低涡主要生成于高原东南缘和四川盆地,其中高原东南缘是最主要的生成区。
统计分析
11
2024-07-15
聚类算法研究
聚类算法的总结类资源其实不少,但《聚类算法研究_孙吉贵.pdf》这篇文章还挺有参考价值的。里面把近年来比较火的聚类方法都梳理了一遍,像K-Means、DBSCAN、谱聚类这些常用的算法,都有详细。关键是,它不仅讲原理,还搭配实验,讲清楚了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下的表现。对比做得蛮细,准确率、效率都有考虑。
从算法思想讲起,再到关键技术,讲优缺点,说实话,讲得挺透。你要是正好在搞数据挖掘或者图像聚类,拿这篇文章做入门或者查漏补缺都挺合适。尤其是对比那块,看完你基本就知道哪个算法适合自己的场景了。
还有一点蛮好的,作者选的实验数据都来自UCI那类公开库,比较有代表性。你可以用同样的数据复现实验,方便。对
数据挖掘
0
2025-07-05
探索WEKA中的聚类算法
WEKA中的聚类算法
WEKA是一款强大的数据挖掘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聚类算法,用于在数据集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结构。
常用聚类算法
k-Means: 将数据划分为k个簇,每个簇由其中心点表示。
层次聚类:构建一个树状结构,表示数据点之间的层次关系。
EM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用于发现数据中的潜在类别。
DBSCAN:基于密度的算法,用于识别具有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簇。
聚类分析应用
客户细分: 将客户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进行 targeted marketing.
异常检测: 识别数据集中与整体模式不符的异常点。
图像分割: 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图像分析和理解。
WEKA的优
数据挖掘
18
2024-05-15
基于拓扑聚类的密度聚类算法研究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不少,像你平时用的 DBSCAN 啦,密度峰值聚类 啦,都挺经典的。但说实话,这篇《基于拓扑聚类的密度聚类算法研究》把它们背后的概念整合得还挺清楚的。拓扑结构的思路其实蛮有意思,把簇看作一种“连通”的结构,挺像用图做聚类时的感觉。对老 DBSCAN 用户来说,能换个视角重新理解密度连通,嗯,挺值的。文章里还提了个新算法,用拓扑改进密度聚类,理论上说效果比传统 DBSCAN 更稳,对一些边界模糊的簇聚得还不错。代码细节没展开说太多,但思路清晰,有兴趣的你可以顺手看看配套的源码资源,像这个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源码 或 Python GUI 版,都还蛮实用的。如果你之前用密度类聚类感
数据挖掘
0
2025-07-01
研究论文-基于K-means的有限增量聚类算法及其k值探讨.pdf
基于K-means的有限增量聚类算法及k值研究,姚文心,卢志国,聚类算法在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信息抽取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数据呈现动态增长特性。探索如何有效聚类动态数据是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
数据挖掘
12
2024-07-29
基于网格密度的聚类算法研究
主要了基于网格密度的聚类算法,了传统聚类算法在数据时的速度慢和边界模糊问题。其实,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能快速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划分变得重要。这种算法通过网格的方式提高了数据效率,适合在数据量大、维度高的场景下使用。你可以用它来优化数据速度,避免传统聚类方法的瓶颈。推荐学习下相关的密度聚类算法,比如DBSCAN、密度峰值聚类等,掌握了这些可以帮你更好地复杂数据集哦!
数据挖掘
0
2025-07-01
基于系统云灰色预测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2004年)
探讨了系统云灰色预测模型的构建原理,并详细论证了其积分生成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析预测公式的应用,特别结合数据库中“贫”信息和小样本序列数据的特征。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了解析预测与离散预测的效果,凸显了其简便、详尽和直观的优势。
数据挖掘
12
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