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孔断顶爆破是有效处理坚硬顶板冲击地压的方法,但会产生大量高体积分数的CO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严重影响井下风流环境,对易自燃或自燃煤层矿井的火灾预测产生干扰。根据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统计分析,爆破后75%的CO气体将在1小时内排入工作面风流,并随风流排出;剩余的15%将积存或吸附于破裂的煤岩体内,在瓦斯预抽后7至9天逐渐释放。
深孔断顶爆破后煤层CO气体释放特性分析
相关推荐
煤矿岩巷掘进中掏槽孔深度对爆破效率的影响研究
掏槽孔深度是影响岩巷掘进爆破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近40年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掏槽孔超深深度(掏槽孔与非掏槽孔深度之差)通常设定为200mm,炮孔利用率维持在90%左右。其中,岩性对炮孔利用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为探究掏槽孔超深深度与炮孔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场爆破试验。结果显示,当掏槽孔超深深度分别为300mm、400mm和500mm时,炮孔利用率较200mm时分别提高到93%、97%和97%,最大提升了8%。试验条件下,掏槽孔超深深度的最优值为400mm。
研究表明,适当加大掏槽孔超深深度可以显著提高炮孔利用率,但不同施工条件下最优掏槽孔深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统计分析
15
2024-04-30
基于瓦斯抽采孔的煤层注水降尘技术在高瓦斯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针对高瓦斯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问题,利用回风巷瓦斯抽采孔进行煤层注水降尘试验。研究分析了注水量、注水流量和注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注水前后煤体水分增量和降尘效果。
结果表明,利用瓦斯抽采孔进行动静压结合注水减尘,操作简便,减少了注水钻孔施工量。注水后,煤体水分增量超过1%,司机位置总粉尘浓度从1 335.5 mg/m3降至681.1 mg/m3,呼吸性粉尘浓度从358.6 mg/m3降至167.1 mg/m3,降尘效率分别为49.0%和53.4%。采煤机下风侧15 m处总粉尘浓度从1 108.9 mg/m3降至526.8 mg/m3,呼吸性粉尘浓度从303.9 mg/m3降至145.8
统计分析
10
2024-05-19
双马煤矿4-1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研究
双马煤矿主采煤层具有易自燃等特点,为了确定科学的自然发火预测指标,本研究以该矿的4-1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分析、现场测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详细研究了4-1煤层的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其临界值。通过煤样氧化实验和现场观测,优选出了适合4-1煤层的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并确定了综采工作面上CO体积分数的安全管理值和自燃的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煤层自然发火预警与防灭火技术管理体系。
统计分析
9
2024-08-25
深眠.pdf
这本书适合新手,但也适合有经验的人士进一步探索。
Oracle
8
2024-07-28
理想气体定律在1大气压下空气特性的插值
本程序基于理想气体定律,对1大气压下的空气特性进行了插值计算。使用EES V9.430生成的燃气表,涵盖温度范围为[-193.15, 1226.85]摄氏度。在理想气体条件下,Cp、K、MU和Pr属性独立于压力。对于不同于1大气压的压力P,RHO、NU和ALPHA特性通过将给定温度下的RHO乘以1/P得到,并将NU和ALPHA除以P计算。
Matlab
7
2024-09-22
深沪A股行业财务指标统计分析
以资本结构理论为指导,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统计45个行业财务杠杆和资本结构关系
统计45个行业财务杠杆、资产比重及其内在联系
统计分析
13
2024-05-01
水射流割缝煤层区域动态指标分析研究
基于水射流割缝煤层增透技术,分析割缝后煤体的应力分布状态,并计算钻孔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在理论分析水射流割缝对钻孔影响半径的基础上,确定了水射流割缝钻孔布置的技术工艺。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动态指标,验证了水射流割缝后煤层瓦斯抽采增透效果。中兴矿现场试验表明,与传统钻孔相比,采用水射流割缝钻孔能够使瓦斯抽采浓度提高3.6倍,流量提高2.7倍,纯流量提高9.7倍;上覆三采西翼回风巷平均风排瓦斯涌出量最大减少0.68米。
统计分析
10
2024-08-16
焦坪矿区煤层自燃特点及防控技术分析
针对焦坪矿区高瓦斯易自燃厚煤层的开采条件,详细统计分析了近年来煤自燃发火的地点、规律和原因。结合4-2煤自燃发火规律及矿井实际情况,提出了以胶体防灭火和惰气防灭火技术为主要手段的防控方案,包括注惰气泡沫、堵漏、灌浆、注胶及矿井应急防灭火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预防了矿区煤自燃灾害的发生。
统计分析
8
2024-08-23
煤层气水平井技术优化与应用分析
过去15年内,全国各主要煤层气区块在水平井技术的开发实践中显示出显著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进行技术优化以提升复制性。基于典型案例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了井型、井身结构、完井方式、储层强化技术、排采装备及工艺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井型和井身结构对煤层气开发至关重要,尤其推荐U型和L型水平井。优化井身结构时,应确保水平段井眼光滑,U型井水平段井眼下倾,L型井则需设置沉煤粉“口袋”。根据地应力、煤层埋深和渗透性选择适当的完井方式。排采阶段推荐采用智能化、精细化的排采装备,严格控制排液速率以保证水平井的高效稳产。
统计分析
7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