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气候

当前话题为您枚举了最新的 东部地区气候。在这里,您可以轻松访问广泛的教程、示例代码和实用工具,帮助您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这些核心编程技术。查看页面下方的资源列表,快速下载您需要的资料。我们的资源覆盖从基础到高级的各种主题,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东部地区夏季风活动与降水关系分析(1986年)
用850hPa面上候平均流场和实测候雨量及其相对百分率分别确定了我国东部地区近三十年来历年及其平均夏季风进遐日期和雨季起迄日期。通过分析表明,夏季风前锋和降水高峰带在华南和华北停留时间较长,而在长江中下游停留时间则较短,出现了明显的一次跃进和二次停滞过程,这与前人的工作是不同的。还结合成风和假相当位温提出了一个夏季风强度指数,并通过对其进行功率谱分析得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强弱的年际变化除华南存在二年周期振荡外,其它地区为准三年周期振荡。另外,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冬季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夏半年有显著关系。
鞍山地区气候变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2001年)
利用鞍山1951至1999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数据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鞍山近50年来的气候逐渐变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化更加显著;与此同时,降水量逐年减少。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气候变化已经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了显著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应对策略。
杏树受气候生物气候因子影响研究
通过巴勒斯坦气象数据和植物生产统计,分析了月均温、降水等气候生物气候因子对杏树产量的关联。结果显示,气候因子对产量至关重要,最佳生长条件为热指数14-18、年综合温指数2.5-4.5、补偿热指数250-450,降水>750mm,月均温15.4-20℃。
近50年锦州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1951-2002年锦州地区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近50年来锦州地区的气候变化明显,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利也有不利之处。
气候异常监测工具及其应用
气候异常监测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关键领域,识别和分析气候系统中的突发现象,如极端高温、暴雨、干旱等对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重大影响。本主题下的四个MATLAB文件包括:MK突变检验、MKtest1.m、MKTEST.M和TTEST.M。MK突变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方法,用于检测时间序列中的单调趋势或突变点,特别适用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MKtest1.m和MKTEST.M可能是不同版本或扩展功能的实现,TTEST.M则用于比较不同时间段或地点的气候数据。这些工具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多方面的分析能力。
我国北方海域热带气旋气候影响分析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1949年至1998年影响我国北方海域(北纬35度以上,东经125度以西)的热带气旋,并根据其移入路径将其分为六种类型: 西北路径:气旋从南海或菲律宾海生成,向西北移动影响我国华东、华北地区。 东北路径:气旋从太平洋生成,向东北移动影响我国东北地区。 东路径:气旋从太平洋生成,向东移动影响我国山东半岛和华北地区。 南路径:气旋从南海生成,向南移动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地区。 西南路径:气旋从南海生成,向西南移动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地区。 西路径:气旋从南海生成,向西移动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地区。 每种路径的热带气旋都有其独特的影响特征和环流背景,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地区表分享
这个地区表包含了中国的省份和城市,欢迎大家互相分享,让大家更方便地了解中国地区分布。
中国东部降雨格局与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空间特征分析 (2010)
利用地理统计学分析方法,结合观测气象站点的降雨资料和东亚夏季风指数,采用EOF、相关分析及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技术,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雨与季风指数的时空关系,揭示了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地区的降雨类型分布。
黄山云海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2005年)
利用黄山气象站1956~1995年的4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黄山云海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云海与测站温度、湿度、降水和风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黄山年平均云海出现次数为223.85次,年际差异显著,最多的年份达到370次,最少的年份仅有105次,且存在准12年周期的低频变化。每个旬内出现大于等于8成云海的日数与测站逐旬平均气温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89(-0.83),与逐旬平均相对湿度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9(-0.61)。此外,黄山云海的形成通常伴随前一天或当天的降水事件。研究还统计分析了各月大于等于8成云海与风的关系。
海南岛西部气候特征分析(1951-2003)
海南岛西部气候特征分析(1951-2003) 海南岛西部地区气候温暖,多年平均气温为24.8℃,但年温差较大,达到16.1℃,冬季气温波动明显。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平均降雨量967.5 mm,冬季降雨稀少,导致旱季较长。干燥度分析显示该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区。此外,海南岛西部风力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4.6 m/s,冬季大风日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