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进行1∶50000地质填图基础上,通过详细观测地质构造现象,运用持平投影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等方法,对主要断层面擦痕、断层两侧不对称褶皱枢纽以及褶皱两翼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构造解析。结合区域沉积资料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对该区构造进行序列分析,并探讨南大巴山构造带的变形时限、动力学机制及其演化。
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地质构造分析及演化研究(2011年)
相关推荐
东亚地区南北气旋活动频数的时空特征分析(2011年)
利用1953至2007年NCEP/NCAR再分析的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资料,系统分析了东亚地区南方和北方气旋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南北气旋的活动频数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全球气候年代际跃变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北方气旋的活动频数发生了显著变化。月际分布表明,北方气旋在5月份频数最高,而南方气旋则在8月份达到峰值。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呈现出蒙古国中部和中国东北地区北部两个明显的高频中心;夏季,南方气旋则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和日本南部海面。研究还发现,南北气旋的季节变化与大气环流格局密切相关。
统计分析
0
2024-08-22
民办高校体育研究综述及现状分析(2011年)
近30年来,国内民办高校体育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进行了详尽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民办高校的体育发展现状堪忧,具体表现在体育师资建设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设施器材匮乏,课外活动不够活跃,业余训练被忽视。此外,对民办高校的体育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教学与课外活动两方面。
统计分析
1
2024-07-24
我国白芨研究进展综述(2011年)
利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工具,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1975~2008年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白芨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年发文量、合作度、合作率、期刊分布、研究单位等指标和内容,定量分析出我国白芨研究的主要人物、研究领域、研究单位及现状。明确了各年研究的重点、热点、核心人物和主要机构,对白芨的进一步研究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统计分析
2
2024-07-15
四川地质灾害数据下载(shp格式)
地理信息系统中,shp点数据格式是一种便捷且正规的购买选项。
统计分析
2
2024-07-25
维基百科词条质量研究(2011年)
分析了维基百科的当前状况,特别关注了关于词条质量的统计分析结果。探讨了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基于模型的两种词条质量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对群体智能研究的影响和开放性问题。
统计分析
3
2024-07-16
额合宝力格煤田地质构造分析与富煤中心预测
地质构造是影响额合宝力格煤田煤层厚度和展布特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内蒙古额合宝力格煤田局部钻孔数据和野外地质填图为基础,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地质构造的展布、组合、形成与演化特征。同时,对富煤中心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为邻近未知区在预测统一构造演化背景下的赋煤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统计分析
2
2024-07-13
多元统计分析在广西北部地区矿产预测中的初步探索 (1983年)
本研究使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广西北部地区约14万平方公里内的83个局部重力异常布格,初步预测出潜在的Sn、Cu、Pb、Zn、Sb、Hg、Al、Au等有色金属矿产靶区,为探索广西大型多金属矿床提供了新的成矿远景。
统计分析
0
2024-10-12
云南省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2011年)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耕地动态模型和统计方法,对云南省1997至2005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旱地类型的变化尤为显著,总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除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外,非农建设、生态退耕、自然灾害、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因素也对耕地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土地开发则是增加耕地的重要途径。
统计分析
0
2024-09-20
南大洋夏季气旋的统计特征分析 (2007年)
为增进对南半球夏季气旋及其爆发性气旋的理解,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1°×1°FNL格点资料,对2004至2007年三个夏季(12月、1月、2月)南大洋地区外的气旋位置及路径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发现1月份是夏季气旋和爆发性气旋发展的高峰期,55°S至70°S为气旋分布的主要区域,特别是南美洲东部和南极半岛附近。爆发性气旋更倾向于在澳大利亚大陆西南50°S至60°S生成。研究还指出随着季节变化,气旋的位置呈现向更高纬度的趋势。大多数气旋路径为东-东南方向,而爆发性气旋则通常表现为东北移动。南大洋夏季气旋平均生命周期约2至6天,水平尺度平均约1000公里,而爆发性气旋的持续时间通常更长,平均约一周,水平尺度达到约3000公里。
统计分析
0
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