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知识详解

一、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历程

  1.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2. 硬件条件:早期的计算机硬件非常有限,外部存储设备主要是纸带、卡片和磁带,缺乏可以直接访问的外存设备。
  3. 软件支持:没有操作系统和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管理和存储完全由程序设计人员负责。
  4. 特点

    • 数据与程序之间没有分离,每个程序都需要自行管理数据。
    • 数据无法长期保存,且只能被创建它的程序所使用,导致数据冗余。
    • 数据和程序之间缺乏独立性。
  5.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

  6. 硬件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硬盘和磁鼓等外存设备。
  7. 软件进步:出现了高级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并在操作系统中加入了文件系统来管理数据。
  8. 特点

    • 数据和程序开始分离,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上,可以被多次存取。
    • 尽管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数据冗余问题,且数据的更新和维护较为困难。
  9.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后期以来)

  10. 目标:有效管理和存取大量数据资源。
  11. 关键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数据管理的方式。
  12. 发展阶段
    • 1968年,IBM推出了基于层次模型的IMS数据库系统。
    • 1969年,数据系统语言协会开发了基于网状模型的DBTG数据库系统。
    • 1970年,IBM提出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奠定了现代数据库的基础。
  13. 特点

    • 提高了数据共享性,减少了数据冗余。
    • 增强了数据一致性与完整性。
    • 实现了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降低了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1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5. 定义:将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结合,形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6. 结构:常见的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17. 应用场景:适合处理大规模、分布式的业务需求。

  18.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19. 结合:将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
  20. 优势:更易于实现复杂的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

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2. 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