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草原的露天煤矿开采多年后,周边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种群和土壤养分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以宝日希勒露天矿坑周边2 km为半径的草原草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方向布设了4条采样线,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周边植被种群密度以及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周边天然草地的平均有机质含量为56.44 g/kg,速效磷为7.89 mg/kg,速效钾为181.50 mg/kg。植被种群密度表现出从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西部和东部的种群密度较高,中部较低。变异系数介于19.81%至37.62%之间,显示出中等变异性。有机质和速效磷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分布。
露天煤矿对草原植被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相关推荐
固定轮牧时间对荒漠草原土壤速效氮空间分布的影响
固定轮牧时间对土壤速效氮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主要探讨了草原轮牧对土壤养分变化的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固定轮牧时间的增加,荒漠草原的速效氮含量有所上升,尤其是牲畜粪便和尿液中的氮素,提升了土壤的氮素供应。不过,土壤速效氮的空间分布变得越来越均匀,空间异质性减少。通过分形理论,可以发现土壤速效氮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这个研究提醒,在草原管理中,应避免单纯依赖固定的轮牧时间,而要根据土壤和植被的恢复状况灵活调整轮牧周期。
统计分析
0
2025-06-24
露天煤矿表土层抗压强度的测定与应用探讨
露天煤矿表土层的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是决定露天开采工艺选择和挖掘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之一。详细探讨了表土层试样的采取和制作方法,以及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成果统计分析。进一步讨论了这些结果如何应用于优化露天开采工艺的确定和挖掘设备的选型,提高剥离生产能力。
统计分析
9
2024-07-13
基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露天煤矿边坡形变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
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某露天煤矿C标变形区为对象,分析该区域近年来的边坡形变和滑坡情况。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GPS监测点并形成监测线,系统地监测并统计各监测点的变形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了该露天矿边坡的形变区域,并详细研究了其破坏模式和变形规律。进一步预测了该区域的未来变形趋势,认为变形速率受采矿活动和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
统计分析
11
2024-09-13
林农边界对岷江上游植被生物量影响研究
使用地面调查数据和遥感影像,评估了岷江上游林农边界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界效应显著,林地边缘生物量低于内部。遥感植被指数(NDVI)可作为反映生物量的可靠指标。
统计分析
18
2024-05-13
煤矿岩巷掘进中掏槽孔深度对爆破效率的影响研究
掏槽孔深度是影响岩巷掘进爆破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近40年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掏槽孔超深深度(掏槽孔与非掏槽孔深度之差)通常设定为200mm,炮孔利用率维持在90%左右。其中,岩性对炮孔利用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为探究掏槽孔超深深度与炮孔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场爆破试验。结果显示,当掏槽孔超深深度分别为300mm、400mm和500mm时,炮孔利用率较200mm时分别提高到93%、97%和97%,最大提升了8%。试验条件下,掏槽孔超深深度的最优值为400mm。
研究表明,适当加大掏槽孔超深深度可以显著提高炮孔利用率,但不同施工条件下最优掏槽孔深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统计分析
18
2024-04-30
吉林省精准农业核心技术示范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吉林省精准农业示范区土壤养分空间相关性中等,速效磷变程最大、有机质最小;速效磷和有机质变异中等,碱解氮和速效钾变异弱。
统计分析
22
2024-05-01
矿区地表裂缝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生态脆弱矿区煤炭开采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与地表采煤沉陷动态裂缝发展规律一致。地裂缝出现后表层含水量逐渐减少,初次闭合时回升,再次开裂时下降。裂缝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范围约为 70 cm,距离裂缝越近影响越明显。裂缝开闭对土壤微结构产生影响,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渗透。裂缝闭合后,土壤含水量将恢复至采前水平。
统计分析
14
2024-05-01
脉冲电场处理对钢凝固组织和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
通过调整脉冲电场的电压对钢液进行处理,观察脉冲电场处理对钢液凝固过程中元素迁移特性和晶粒细化的影响。借助 ImageJ 软件对试样的晶粒数量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原位分析仪分析了钢中主要元素 C、Si、Mn、P 和 S 的分布与偏析情况,进而探讨不同电压下脉冲电场对钢液凝固过程中元素迁移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脉冲处理电压的升高,晶粒显著细化,Si、Mn、P 元素呈现相似的分布规律,而 P 元素和 S 元素的分布特性则相反。
统计分析
17
2024-05-23
作业姿势与负重对人体平衡的影响2003年研究
作业姿势和负重对人体平衡的影响这一研究揭示了静态负重和作业姿势对人体平衡的重要性。你不知道,作业时的姿势不当,或者负重过大,导致平衡问题,影响安全。在不同的作业姿势下,手持负重的增大会使得人体的动摇值增加。这项研究为作业时的姿势和负重限制了有益的指导。挺适合那些从事体力劳动、需要长时间操作机械的人群。对于感兴趣的开发者,相关的实验和数据都可以作为参考,尤其是在进行姿势估计和人体平衡检测时,了不少理论支持。你也可以在这篇文献的基础上,参考一些相关的技术实现,结合深度学习和姿态估计等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如果你在做与人体姿势估计、平衡检测相关的工作,这篇文章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应用场景。只要
统计分析
0
202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