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锁的学习总结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在各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DB2等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引入了锁这一机制来控制并发访问。深入探讨DB2锁的概念、属性、类型及其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DB2锁的操作方法。
二、锁的概念
2.1 为什么引入锁?
在多用户环境中,多个事务可能会同时尝试修改同一数据资源,如果没有适当的并发控制机制,会导致数据不一致问题:
1. 丢失更新:两个事务读取同一数据后都进行了修改,其中一个事务的修改结果覆盖了另一个事务的修改结果。
2.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了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修改数据,而后者最终可能回滚,导致前者的读取结果与实际不符。
3.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多次读取同一数据时,由于其他事务的修改,导致读取结果不一致。
2.2 什么是锁?
锁是一种用于保护数据资源免受并发访问冲突的机制。在DB2中,事务一旦获得锁,就会在事务结束之前一直持有该锁。锁的主要作用是阻止事务访问其他事务未提交的数据,同时也防止其他事务更新已锁定的资源。
2.3 锁的用途
引入锁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并发控制,避免因多个事务同时访问相同资源而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通过合理设置锁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用户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锁的属性和分类
3.1 DB2锁属性
所有锁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 Object:表示要锁定的数据资源,如表空间、表或行。
2. Size:指明锁定的数据资源的物理大小,可以是整个表也可以是个别行。
3. Duration:定义锁被持有的时间长度,通常由事务的隔离级别控制。
4. Mode:指定锁所有者允许的访问类型及并发用户许可的访问类型,也称为锁状态。
3.2 DB2锁的类型和作用
锁状态决定了锁所有者允许的访问类型及并发用户许可的访问类型,常见的锁状态及其作用如下:
1. 意向无(Intent None,IN):适用对象:表空间和表。描述:锁的拥有者可以读取锁定表中的数据(包括未提交数据),但不能更改这些数据。其他并发应用程序可以自由地读取和更改表中的数据。
2. 意向共享(Intent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