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阐释Data Guard架构,最先介绍事务日志(REDO)信息——包括重做数据的角色、传输方式及最终用法等,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构成Data Guard架构的各个分层。将介绍如何传送重做数据,以及接受重做数据的灾难恢复站点如何应用(使用)这些信息。将分析物理备用数据库和逻辑备用数据库的区别,介绍Data Guard的不同配置模式(为了获得卓越性能,或者为了确保数据的零丢失)。还将讨论备用数据库的一些日常使用方式;备用数据库不再是仅限于消除故障之用。\
本书接着描述备用实例的实际物理安装、设置和配置过程。首先给出“设置前需要考虑的事项”一节——这是我欣赏的编排方式。在入手前要充分了解信息,对具体要提出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将介绍和讨论恢复点目标(RPO)以及恢复时间目标(RTO)等重要术语;RPO指数据必须得到保护的时间点,用于度量可以承受多少“损失”(从零到大量);RTO指可以承受的无法使用数据的时间量(同样从零到大量)。必须为这些指标指定一些值,否则将难以(甚至无法)确定如何配置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介绍安装和配置方法后,本书开始介绍性能调整问题,包括常见问题(请相信我,在http://asktom.oracle.com/上,我经常看到有人提出此类问题)。如何调整Data Guard?如何度量Data Guard响应时间?在Data Guard的哪些位置耗费了时间?在介绍调整恢复速率(在灾难恢复站点应用重做数据的速率)、如何采用并行方式完成Data Guard恢复、排除重做数据应用问题以及分析操作事项(运行方式)的章节中,将讨论上述所有问题及其他问题。我认为这至关重要。如果您理解运行方式,就能更好地胜任“修理”工作。\
后续章节介绍如何管理Data Guard环境,包括使用诸如Enterprise Manager的自动化工具或采用“自己动手编写脚本”的方式。再后的章节涵盖了您希望永远不会遇到的“故障转移(failover)”操作。它们实际上包括切换(switchover)和故障转移过程;经历可逆的正常切换过程,可将生产系统转换为备用系统,而将备用系统转换为生产系统。这些都是需要亲手实践的领域;您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一天需要完成故障转移,却不知所措,或更糟的是,因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