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常用配置项详解

1. include

  • 解释:此配置项用于引入其他的配置文件。例如,若存在多个Redis服务器且共享某些通用配置,可将这些通用配置集中存储在一个配置文件中(如common.conf),然后通过include指令将此文件包含至各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以此实现配置的复用和简化管理。
  • 示例ini include /path/to/common.conf

2. loadmodule

  • 解释:此配置项用于在启动时加载自定义的Redis模块。若服务器启动时无法加载指定的模块,则该配置项将被忽略。支持加载多个模块。
  • 示例ini loadmodule /path/to/my_module.so

3. bind

  • 解释:通过此配置项指定Redis服务器监听的IP地址。默认情况下,Redis监听所有有效的网络接口。若需限制仅监听特定的网络接口,可通过此配置项进行设置。支持指定多个IP地址,以空格分隔。
  • 示例ini bind 192.168.1.100 10.0.0.1 bind 127.0.0.1 ::

4. protected-mode

  • 解释:启用保护模式后,Redis会禁止未经身份验证的客户端连接。此模式在未设置任何绑定地址(即未使用bind配置项)且未设置访问密码的情况下自动启用。
  • 示例ini protected-mode yes

5. port

  • 解释:指定Redis服务器监听的TCP端口号,默认为6379。若设置为0,则不监听任何端口。
  • 示例ini port 6379

6. tcp-backlog

  • 解释:此参数控制已完成三次握手后的连接队列长度。其值不能超过Linux系统中的/proc/sys/net/core/somaxconn的最大值,默认为511。在高并发场景下,可适当调整此参数与系统的最大值来优化性能。
  • 示例ini tcp-backlog 511

7. unixsocket

  • 解释:指定Unix域套接字的路径,便于在本地通过Socket文件访问Redis而无需使用网络接口。
  • 示例ini unixsocket /tmp/redis.s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