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存储域网络技巧精要

一、理解存储区域网络(SAN)基础知识

1.1 SAN的基本概念
  •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SAN):一种专用于数据存储的高速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连接服务器与存储设备。SAN通过高性能数据访问支持大量并发数据传输,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应用。
1.2 SAN的关键组成部分
  • 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 FC):SAN常用的高速传输协议之一,支持高达几十GB/s的数据传输速率。
  • HBA卡(Host Bus Adapter):连接服务器和SAN网络的接口卡。
  • 交换机(Switch):实现多台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之间的连接。
  • 存储阵列(Storage Array):包含多个硬盘的物理存储单元,用于数据存储。
1.3 RAID级别的选择
  • RAID级别:描述存储阵列中硬盘组织方式,提供不同的数据保护和性能特征。
  • RAID 0:条带化存储,性能最高但无数据冗余。
  • RAID 1:镜像存储,确保数据冗余但成本较高。
  • RAID 5/6:结合条带化存储和奇偶校验,提供数据冗余并具备较高读写性能。
1.4 存储层次的概念
  • 存储层次:根据存储设备的性能和成本划分的不同层级。
  • 第一层:高速光纤通道硬盘,适合高性能需求。
  • 第二层:较大容量的光纤通道硬盘,成本效益较高。
  • 第三层:低成本大容量硬盘,适合冷数据存储。

二、SAN与SQL Server性能优化

2.1 SAN在SQL Server部署中的作用
  • 性能优势:SAN可提供比传统直连存储更高的I/O性能,尤其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表现更为突出。
  • 灵活性:SAN允许轻松扩展存储容量,可无停机增加新存储资源。
2.2 优化SAN设置
  • 调整RAID级别:根据SQL Server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RAID级别,平衡性能与数据保护需求。
  • 合理分配存储层:将关键数据库放在高性能的第一层存储中,而对于非关键应用可考虑较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