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数据库设计(2007)》是Sam S. Lightstone、Toby J. Teorey和Tom Nadeau三位专家合著的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关键在于数据库性能优化。在数据库系统中,物理设计涵盖了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索引构建、查询执行策略等多个方面,对系统效率和扩展性有直接影响。

一、数据库物理结构

1. 表空间与段:表空间是数据库中的最大逻辑存储单元,段包含表、索引和其他对象。

2. 数据块与行:数据以块为单位存储,每块包含多行数据。设计需考虑行大小和块的利用率,以提升I/O性能。

二、索引设计

1. B树索引:最常见的索引类型,适用于等值查询,可快速定位数据。

2. Bitmap索引:用于多值字段的查询,位图表示数据,节省存储但更新较慢。

3. R树和Guttman树:用于地理空间数据,适用于多维查询。

三、存储优化

1. 表的分区:将大表划分为多个部分,提升查询性能和管理效率。

2. 表的聚簇:将相关数据一起存储,减少I/O操作。

3. 索引覆盖:确保索引包含查询所需的全部列,避免回表。

四、查询执行优化

1. 查询计划:数据库解析器基于SQL生成执行计划,包括访问路径、排序和连接方法等。

2. 子查询优化:通过嵌套循环、并行执行或子查询转换优化性能。

3. 重写规则:DBMS应用规则优化,如消除冗余操作、合并查询等。

五、事务与并发控制

1. 锁机制:用于并发操作的一致性控制,包括共享锁(读锁)和独占锁(写锁)。

2.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写,提升并发性能。

3. 事务隔离级别:包括读未提交、读已提交、可重复读和串行化,不同隔离级别带来不同并发问题。

六、性能监控与调优

1. SQL分析:分析SQL执行时间、资源消耗等,找出性能瓶颈。

2. 数据库调优顾问:自动诊断性能问题,提供改进建议。

3. I/O监控:跟踪磁盘I/O,优化数据访问模式。

《物理数据库设计(2007)》全面覆盖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方方面面,是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人员的重要参考。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掌握如何通过物理设计提升数据库性能